
作者|刀马
2025年,中国消费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中国商务部、东海证券研究所、麦肯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零售收入达到32.68万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6.6万亿美元,全球占比20%,其中80%的中国零售企业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中国消费品,正逐渐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
从大疆无人机到现在全球爆火的Labubu;从国产“三蹦子”到宇树科技旗下的机器人、机器狗;再到名创优品、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在中国消费类企业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清晰地感知到一个变化:中国消费类企业获得突破的速度更快了,中国产品在海外的“适配性”需求更强了。
毫无疑问,全球消费市场,正在迎接“中国时刻”。回看过去二十年,中国消费企业出海经历了三次变迁:全球化1.0阶段,我们从外贸起家,通过代工实现对外出口,完成了走出去的第一步;到全球化2.0阶段,我们进入产品出海时代,开始根据海外市场特征铺产品、开分店,跨境电商开始兴起;到了全球化3.0阶段,数字智能推动全球化大提速,中国企业的出海节奏和效率大增,中国产品和企业深度融入海外本土。
新阶段之下,中国消费企业走出去的基本环境和逻辑已经开始改变,除了自身创新研发之外,AI,正成为中国消费企业出海的新基础设施。
中国消费企业出海,已经具备了新的增长杠杆,且这一杠杆效应正在规模化复制。
在数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零售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生产方式革新和用户需求的升级,出海企业面临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通过数字化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更需要通过AI技术赋能和精细化、本地化运营,来赢得全球市场。
而想要满足零售企业出海这两大方面的能力提升,全栈AI能力不可或缺。
“AI+出海,给今天零售企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7月9日,在阿里云中企出海峰会(北京站)上,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韩鸿源表示:“中国企业拥有很多优势,但缺乏走向海外后快速找到基础能力的机会。阿里云作为领先的AI云,要把中国企业习惯和依赖的基础能力在国内和海外推广覆盖,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顺畅开展业务。”
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韩鸿源
AI,正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出海快速增长的关键杠杆。根据霞光智库调研发现,超过90%的零售消费品企业在供应链物流领域考虑或实施生成式AI。技术,正推动着中国零售企业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效率。
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华北大区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曹旷表示:“首先,云和AI的结合已成为行业共识。云服务所具备的弹性扩展、灵活部署和即时响应等特性,是支撑AI发展的最佳载体。其次,在我们构建的AI基础设施之上,企业能够更高效地整合优质资源,专注于上层应用创新。阿里云的全球化布局既提供云计算能力,也将AI能力延伸至海外,为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华北大区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曹旷
AI的效应,在众多企业的实践经验中,正在加速显现。霞光智库负责人刘晨宇在峰会上表示:“出海已经不再是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了。中国企业在出海时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从云、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再到支付、营销、合规等环节,所需要的能力越来越垂直细分、越来越专业系统,而这些无法靠一家企业来全部完成。随着服务商生态的完善,他们与出海企业业务的绑定加深,带来的增长效应也将逐渐显现。”
霞光智库负责人刘晨宇
这一趋势在零售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阿里云智能集团人工智能平台PAI资深产品解决方案架构师曹志表示:“快消品推荐场景正变得更加多元化,而推荐在消费领域是必不可少的,除商品推荐外,还涉及社交推荐、视频推荐等新兴场景。阿里云可根据不同客户的体量、技术成熟度和需求,提供针对性方案,助力企业优化推荐体系,实现业务增长。”
阿里云智能集团人工智能平台PAI资深产品解决方案架构师曹志
除此之外,数据资产的价值同样不容忽视。瓴羊副总裁甄日新则表示:“大模型时代,构建全球数据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层难以成为企业专有竞争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文档、图片等)决定智能体的智能化水平与差异化。建议企业应该系统化规划应用场景,整合全球数据资产、构建数据治理体系,支撑AI驱动的出海数据应用,未来需多方共创探索。”
瓴羊副总裁甄日新
这些理念正在加速转化为行业实践。在峰会现场,博晓通、智齿科技、用友等多家零售SaaS企业,也分享了它们的技术实践场景。阿里云的前沿技术实力,正通过它们以及它们服务的零售企业,使中国零售业全球化步伐得到生动展现。
即时零售正在全球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巴西为例,该市场即时零售用户量一年内从4000万翻倍至8000万,国内30分钟达的配送服务覆盖超700万实体门店。在这一浪潮中,企业如何突破渠道碎片化、运营精细化的挑战?
博晓通科技 CEO 张宇在峰会分享中表示:“AI技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扎根一线业务的工具,从选品到定价,从渠道到执行,全链路赋能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博晓通科技 CEO 张宇
在即时零售的战场上,选品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传统模式下,企业依赖买手经验或海外踩点调研,不仅成本高昂,还难以跟上市场瞬息万变的节奏,而 AI技术则通过全渠道数据的深度挖掘,让“爆款”不再是偶然。
比如,深圳某香薰出海企业的转型。作为曾位居全球前三的蜡烛代工厂,其在疫情后切入香薰赛道时,面临着 “无法出国调研、新品方向模糊” 的困境。博晓通基于AI技术整合了境外品牌官网、社交账号、电商平台的全量数据 ——包括12个国家的用户评论、300+商超的上架记录、国际品牌的新品预告等信息,构建出实时更新的趋势模型,并且得出结论:柑橘调、小容量(50ml以下)的香薰在欧美年轻群体中增速超50%,且沃尔玛等商超更倾向于定价10-15美元的中端产品。基于这一洞察,企业精准调整供应链,专为沃尔玛、宜家设计适配产品,短短几年内从0做到6亿销售额,在亚马逊的自营业务也突破7000万。“中国供应链的硬实力需要AI的‘导航系统’,才能精准对接全球需求。”张宇说。
渠道碎片化带来的“价格混乱”,是即时零售企业的另一大痛点。某头部乳品企业曾因渠道定价失控,年销售额萎缩8%;而一家医药连锁在上海的市场份额下滑后,通过AI驱动的精细化管理,三个月内将份额提升12%,净利增长1%。这背后,是AI在价格监控与渠道优化上展现的硬核能力。
在价格管理层面,AI搭建的系统实现了“实时扫描+智能预警”:覆盖全渠道的价格数据(包括授权门店、非授权经销商、跨境平台)每小时更新一次,一旦出现溢价超20% 或折价低于成本线的异常,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并追溯至具体门店。某计划提价的快消企业正是通过这套系统,发现30%的终端门店擅自打折,及时整改后不仅稳定了市场秩序,还挽回了2%的利润损失。
对渠道的优化则聚焦 “优质门店挖掘”与“执行闭环”。AI算法通过分析单店的订单量、配送范围、用户复购率等15个维度,从全国数百万门店中筛选出 “黄金门店”。例如,北京某1000平的物美超市,其即时零售单量远超200人规模的前置仓,却未被品牌纳入重点合作名单。通过AI扫描发现这一空白后,品牌迅速对接,单月新增订单3000+。
更关键的是,AI能穿透“战略签约”的表象,直击执行落地。某营养品企业与头部KA连锁签有战略合作协议,但AI数据显示终端实际上架率仅60%。通过定向补强300家空白门店,该企业即时零售渠道的销售额三个月增长45%。
“知道该做什么,更要知道做到了什么。”张宇强调,即时零售的增长离不开“最后一公里”的执行闭环。AI技术通过全渠道扫描,让企业实时掌握“货是否到店、品是否上架、价是否合规”。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上海某医药连锁企业,在遭遇市场份额下滑后,该企业借助 AI 系统每周扫描上海5000+药店的即时零售数据,发现30%的门店存在“核心药品缺货”、“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等问题。于是企业进行了连续三个月的整改行为:优化补货周期、统一线上线下定价、加强店员培训……最终不仅市场份额回增12%,还因减少过度促销,使得净利润提升1%。
类似这种“数据洞察 - 策略制定 - 执行监控 - 效果复盘”的闭环,正是AI赋能零售企业的核心价值。“即时零售的增长是聚沙成塔,而AI让每一粒沙都能精准堆砌到该去的地方。”张宇说。
可以说,即时零售的竞争今天已进入“毫米级”精细化时代。博晓通的实践证明,AI技术不是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重构“选品-定价-渠道-执行”全链路的核心引擎。它让企业在碎片化的市场中看清趋势,最终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创造”的增长跃迁。
“未来的即时零售,一定是数据驱动的战场。谁能让AI与业务深度捆绑,谁就能在30分钟达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张宇说。
张宇介绍,博晓通与阿里云的合作,是大数据与云计算领域的强强联合。博晓通还会继续跟阿里云保持深度合作,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资源和服务优势,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即时零售领域,博晓通的渠道运营赋能产品,结合阿里云的全球网络覆盖和稳定的云服务,帮助零售企业实现对多元渠道的精细化运营,合理分配资源,提升终端市场竞争力。
几年前,出海企业普遍面临一些困惑:客服体系应当轻量化还是重投入?是选择外包服务还是自建团队?这就像企业出海时面临的难题一样——应该广撒网,还是集中资源深耕关键渠道,在业务快速增长的阶段,企业既需要拓展与客户的触点,同时也必须做好承受大量沟通互动压力的准备。
此外,客服作为与用户直接建立沟通链接的关键角色,面临着语言差异、沟通习惯、远程团队管理配合等挑战,这些问题仅靠线上沟通难以解决,往往需要本地团队的多个角色协同配合,才能确保服务的高效与顺畅。比如消费电子等智能硬件企业,在客户遇到问题时需要建单派单,由本地工程师团队或合作伙伴的技术团队实施解决,这意味着,客户服务很多时候是一个全流程的服务,而不是一个人的工作。
如今,上述问题已有答案。“中国零售企业出海,不仅需要产品出去、品牌出去,售后、售前咨询走出去,也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智齿科技行业咨询总监、出海咨询专家段鑫龙在峰会上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出海的重要基础设施。
智齿科技行业咨询总监、出海咨询专家段鑫龙
今天的新锐出海品牌,越来越重视客户联络中心建设,而智齿科技就持续助力出海企业客户联络中心的建设,帮助客户实现语音电话、独立站、在线社媒等多触点的接入。
客户联络中心不仅是售后沟通渠道,还可作为品牌与用户建立连接的阵地,承担营销、私域运营等功能,增强消费者与品牌的联系。国内一家知名跨境电商快时尚企业,其海外业务去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大量比如前期咨询、物流查询和售后退换的服务需求,成为其巨大压力。
为此,他们客户联络中心基于IM工具和海外WhatsApp账号,搭建了跟客户的沟通体系。比如商户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入驻、孵化、成长),通过这些标签,客服问题可以快速分流到相关负责人,提升响应速度。另外,他们也在包括Instagram、Facebook等海外社媒搭建媒体矩阵,通过高频输出内容,再通过回复评论、私信与客户互动,逐步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
另一个难点是数据合规。越是在发达地区,数据合规要求就越严格,例如在欧盟国家采集电话录音,必须得到用户的明确许可。而涉及采集用户年龄、宗教信仰、社保号码等隐私信息时,必须匿名处理。这个工作不仅任务量大,操作不好也容易给企业形象带来影响。
随着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跨语言沟通的鸿沟实现了跨越,借助AI技术和阿里云多节点和多数据中心,出海企业服务与营销效率获得显著提升。而作为一家SaaS服务商,智齿科技也与阿里生态形成了相对较好的合作。
段鑫龙认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出海企业应该大胆启用AI,不必担心AI会过于“冰冷”。比如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品牌普遍会将很多文档集中呈现在一个页面里,让用户自主解决问题。“我们如果提供一种Chatbot互动式自助解决中心,从客户满意度来讲,会比传统欧美品牌高出很多。”
同样,基于AI搭建的客户联络中心,在出海物流场景上也有绝对优势。比如国内某知名物流快递公司出海中东后发现,当地仍普遍采用货到付款(COD)模式,但在中东很多地方又缺乏完善的邮编和地址系统,很多收货地址都类似于“清真寺北边的一座房子”,导致快递员空跑的概率很高。通过AI,企业可以借助海外社媒、短信、语音等多渠道,在配送前与用户确认GPS信息和签收时间点,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快递员,大大提升快递员与用户的沟通效率和一次性配送成功率。这不仅优化了物流配送流程,还提升了客户体验。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零售企业出海已从 “商品出口” 迈向 “全球运营” 的深水区。如何突破地域壁垒、实现高效协同与合规运营,成为中企全球化的核心命题。
用友BIP企业AI全栈云依托场景化智能、全栈数据治理与云原生架构,为出海企业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用友BIP产品与研发中心产品运营部总经理李华焰表示:“新一代企业软件必须扎根场景,让AI技术真正成为全球化的生产力工具。”
用友BIP产品与研发中心产品运营部总经理李华焰
河南鲜美来是一家做虾滑的出海企业,作为专注于冷冻海鲜加工的企业,其业务覆盖中国北海、青岛及南美厄瓜多尔等地,面临着多组织协同、多语言环境、跨时区运营的复合型挑战 —— 如何用统一平台整合国内12个生产基地、海外事业部及20余个经销商实体,成为其 IPO路上的关键瓶颈。
基于阿里云的全栈云架构以及通义大模型的能力,用友BIP帮助鲜美来实现了 “轻装上阵”:无需在厄瓜多尔自建机房或配置大量IT人员,仅通过网络即可链接中、南美业务节点,依托墨西哥本地服务团队,仅用两个半月就完成了国内海外全业务线的业财一体化上线。如今,其全球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50%,冷链资源调配误差控制在2小时内,真正实现了 “全球布局、本地深耕”。
另一案例中,“全球猪王”牧原集团的 “千亿级数据挑战”更凸显出了AI的价值。作为年出栏量超千万头的企业,其成本核算需精确到每一头猪,年数据量高达40TB。依托用友BIP与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的深度整合,AI算法实现了10亿条数据的单日成本结算,效率较传统系统提升20倍,为精细化养殖与全球化扩张奠定了数据基础。
李华焰表示,用友BIP的全球化能力,本质是AI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四个维度:
全栈数据治理,打破信息孤岛。出海企业常面临 “异构系统林立、数据口径混乱” 的痛点,用友 BIP 以统一数据底座整合结构化(财务、生产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合同、单据、沟通记录),通过AI算法实现数据清洗、关联与标签化;
流程自动化,释放人力价值。将AI嵌入业务全流程,实现 “感知 - 推理 - 行动” 的闭环,在供应链领域,AI调度算法能根据厄瓜多尔虾源产量、国内需求波动动态调整冷链运输路线,库存周转率提升30%;
场景化智能,聚焦业务实效。用友BIP将2000 +细分场景转化为智能模块,如针对零售出海 “本地化营销” 场景,AI可分析目标市场消费习惯,自动生成多语言促销方案;针对 “全球合规” 场景,智能合规引擎实时更新欧盟 GDPR、东南亚数据保护法等要求,避免企业因合规问题承受千万级罚款;
云原生架构,支撑全球协同。依托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与加速网络,用友 BIP 实现 24 小时无间断全球访问——即使在网络条件有限的非洲地区,也能通过智能压缩与边缘计算技术,将页面加载速度从1分钟缩短至3秒,为华住集团、中国移动等企业的全球门店管理、基站运维提供稳定支撑。
用友BIP的实践印证了一个结论:中企出海的下一程,比拼的是 “技术整合力” 与 “场景落地力”。通过与阿里云等技术伙伴的深度协同,用友BIP将AI技术转化为可复用的全球化能力,让企业无需重复 “造轮子”,即可快速搭建适配本地市场的运营体系。
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地理扩张,而是用数字技术重构全球价值链。在AI的加持下,中国零售业出海正从“产品输出”迈向“能力输出”的深水区,将越来越多创新产品和服务带给全球用户。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全球领先的AI与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已经确立了未来十年全力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的战略方向,将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在全球每个节点实现全栈AI能力的部署,同时增强出海合规、服务和生态团队建设,凭借全球节点覆盖、全栈技术产品、多语种AI能力和本地化服务,坚定支持在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
上一篇 大鹏工业二闯A股剑指北交所上市波澜再生,两保代因执业违规遭罚
下一篇 没有了